永川女足赛后隐忧:大胜乌兹别克斯坦。
在这场中国女足对阵乌兹别克斯坦女足的比赛中,虽然最终以5比0大胜,但比赛的真正亮点并不在于进球数,而是对于比赛过程中的诸多疑问。从开场时的首发阵容选择,便为观众投下了一个大大的问号。主教练米利西奇在这场比赛中似乎有着不同的战术考量。
从后防线来看,陈巧珠、汪琳琳、吴海燕和李梦雯的组合,以及张馨、刘靖、姚伟和唐佳丽的配置,无疑是目前中国女足实力最强的中后场人员安排。然而,面对实力较弱的对手,这样的排兵布阵让人费解。米利西奇究竟想通过这场比赛得到什么?是磨练队伍,还是寻找新的战术可能性?
在备受关注的前锋线安排上,米利西奇将平时并非前锋的智杰推至该位置。智杰过去擅长的是左边前卫和左边后卫,这次安排让她出现在前锋线位置,显然是一种战术尝试。从比赛过程中可以看出,智杰的存在对左右两边的球员来说并未能起到最佳配合效果。此外,中国女足在锋线位置上并不缺乏人才,为何不尝试其他有实力的前锋如姚梦佳等人呢?
另一个值得商榷的点是邵子钦在中锋位置的选择。邵子钦在场上更多扮演的是假前锋的角色,她的主要作用是掩护和为队友创造机会。然而,她的射门能力似乎有所欠缺。在如此重要的比赛中选择她,是否能够发挥出最佳效果?袁丛在这一点上或许有所不足,但她的其他能力如体能和跑动能力却是值得肯定的。
此外,教练组在人员选择上还做出了一些令人意外的决策。原本集训的25人中有两人未能进入比赛大名单,这两人都是后卫线上的球员。为何选择乔睿琪而非曾雨佳或窦加星作为右边后卫的人选?这些决策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。
整场比赛下来,双方都以稳固的防守为主,似乎都在用最坚固的盾来对抗对手的无锋之刃。对手达到了锻炼后防线的目的,而我们又得到了什么呢?这场比赛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战术效果?是否为球队带来了实质性的提升?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。
总的来说,这场比赛虽然取得了胜利,但其中的诸多疑问和决策都值得深入探讨。主教练米利西奇在人员使用和战术安排上的选择都引起了广泛关注。未来,中国女足需要在这些方面进行更多的思考和调整,以实现更好的成绩。